江山代有人才出,巾幗不讓須眉,近日澎湃新聞記者8月8日查詢發現,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官網近日更新教師信息顯示,出生于1994年的工學博士李晟曼已經出任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

湖南大學官網 圖
李晟曼的官方簡歷顯示,她2015年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獲工學學士學位,同年直博,繼續就讀于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師從吳燕慶教授,2020年6月畢業被授予工學博士學位。2020年7月入職湖南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湖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方面介紹:李晟曼專注納米材料生長、微納電子器件的加工制備、新原理器件制備與測試以及電路設計與集成。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Nanotechnology、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等期刊發表SCI論文10余篇。2019年參加國際微電子器件大會(IEDM)并作口頭報告,獲得臺積電公司的關注。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早在今年7月,“如何看待湖南大學(985)李晟曼只有26歲且沒有海外經歷直接拿副教授職稱?”的話題就已在知乎等網絡平臺上引起討論。
此外,李晟曼曾獲國家獎學金、知行獎學金等榮譽。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網站去年10月曾刊文《不忘初心,誠信前行”國獎經驗分享會順利舉辦》,其中李晟曼介紹了自己的學習經驗。
李晟曼講述她整個博士生涯的科研經歷:持續三年日復一日的實驗,每天兩個實驗室的來回奔波,積淀了今天的成就,論文發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李晟曼還展示了自己科研經歷:從一開始的研究測試,到后來寫文稿、畫圖,再到后來的投稿被拒,最后被成功接收和出刊,過程跌宕起伏。她用自己的經歷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當科研遇到坎坷時,要勇于直視困難從而克服它們,而不是通過小套路來欺騙自己。
越來越多的集顏值和才華于一身的“90后”“00后”,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屬于年輕一代的無限潛力和希望更重要的是,他們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讀書給人帶來的深遠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