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在去年的脫歐風暴中臨危受命的本屆英國內閣而言,對華關系問題本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畢竟這屆英國內閣要解決的頭等大事是脫歐及其之后的亂局,將政治精力放在對付中國上完全就是自尋煩惱。
但英國人的神奇之處就在于,他們偏偏就是要在得罪歐盟的同時也得罪中國——當地時間8月7日,在被問到中國是否能夠成為英國的可靠伙伴時,英國財政大臣里希·蘇納克出乎意料的表示,英國在處理對華關系問題時應“睜大眼睛”,“我們擁有不同的價值和利益,我們應該勇于捍衛這些價值并保護自己”。面對這則新聞,中國日報記者的評論則一針見血:“是啊,做美國走狗時閉眼就可以。”
在蘇納克的描述中,中國儼然成為了意圖通過與英國套近乎然后對英國進行“同化”的大壞蛋,搞得英國人必須“睜大眼睛”時刻提防中國對自己的圖謀不軌。
其實只要了解這段時間內中英兩國在一些重大事務上對對彼此的態度,就知道這個蘇納克就是在睜著眼睛說瞎話:在脫歐事務上,中方很早就表態“尊重英國人民的選擇”,不會也沒有必要去干涉英國的選擇;而在新冠疫情問題上,中方更是積極為英國提供必要的醫療援助。
而英國在涉華問題上的表現,卻完全是另一種畫風:在通訊領域對中國企業吹毛求疵,在香港問題上對中國內政指手畫腳。
甚至在本國疫情還在水深火熱中時,大量英國政客對本國老百姓的死活不管不顧,全身心的把精力放在“要求中國對英國的疫情進行賠償”“對中國的經濟野心和全球角色進行審查”等荒誕事上。
英國政客們到底是怎么了?這里我們有必要先說說里希·蘇納克能夠走馬上任成為財政大臣的一些內幕。
里希·蘇納克其實是在今年2月份才接替辭職的賽義德·賈維德成為財政大臣的,而作為保守黨干將的賽義德·賈維德之所以辭職,據他自己描述,僅僅只是因為他拒絕按照首相約翰遜的要求解雇自己的行政助理。
僅僅因為這點“小事”就被迫辭職顯然太過荒唐,而據英國媒體描述,自打上任以來,賈維德經常與約翰遜的高級顧問多米尼克·卡明斯發生沖突。后者既非保守黨重要人物,也未在英國政府中擔任過任何公職,其過人之處在于作為一名公關顧問,是2016年6月的脫歐公投中對英國選民進行洗腦,促成英國脫歐的最大幕后功臣。
所以賈維德能與卡明斯這種最得首相寵愛的“紅人”發生沖突,就是在與首相本人對著干,當然要卷鋪蓋走人。
新換上來的里希·蘇納克在去年才剛剛當上英國財政部首席秘書,屬于技術型官僚,在政治上是個徹頭徹尾的“新人”。
約翰遜選擇這種“新人”接替財政大臣之位,“聽話”顯然是最重要的考察指標。在了解了這點之后,你才會更加明白為什么與中國素來沒有任何瓜葛的里希·蘇納克會突然冒出這種反華之語。
換句話說,蘇納克的這些言論就是替首相說的,而約翰遜的邏輯其實相當簡單:英國脫歐之后,必然在政治經濟等領域全方位的更加依賴美國,通過反華向美國總統遞“投名狀”,為美國總統通過反華來致勝大選搖旗吶喊,顯然就是再明顯不過的一種“交易。”
所以英國炒作涉華問題,其實與中國無關。在脫歐后確保抱上美國大腿才是約翰遜首相最關心——但偏偏美國總統撕咬中國不放——這種情況下面對中國時“睜大眼睛”就成了英國人最“務實”的選擇。
至于這種吃相是否難看,以及今后該怎么面對中國,畢竟這可是英國的政客,誰又會在乎這點“小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