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 千年石刻遭大學生非法拓印 的視頻引發熱議。涉事的上海大學美術學院帶隊老師解釋稱,是課堂結合野外進行 游學 ,將南朝石刻拓片用于學習研究, 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違法 。
對文物進行拓印要具備哪些條件?盲目拓印對文物會造成怎樣的損害?對此,大河報 大河客戶端記者采訪了業內專家。
要經文物部門審批還要有專業技術
傳拓工藝已有1000多年歷史。由于很多石刻資源分布在戶外,經過風化及人為破壞,石刻資源難免受損,科學的傳拓工藝可以將散落在各地的石刻傳拓下來,在保存的同時還可進行相關研究。
不過,對文物進行拓印有嚴格的規范。河南省非遺傳承人、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中心李仁清傳習所傳習導師李仁清對大河報 大河客戶端記者說,對文物進行拓印首先需要經過文物部門審批,一般情況下,還會根據文物的級別限定拓印數量,同時,對傳拓專業能力也有較高要求。
盲目拓印會對文物造成損害
在沒有掌握傳拓工藝的情況下,盲目拓印很容易對文物本身造成損傷。 李仁清說,拓印流程復雜,針對不同的石刻文物,專業的拓印人員首先會對文物有詳盡的了解,然后采取最適合的方式拓印,而一些盜印者往往技藝不過關,不注重細節,輕重不當,會留下墨跡等污染文物本體。
有業內人士表示,近日曝光的非法拓印并非孤例,現實中的確存在一些私自對文物進行拓印的情況,一些石刻文物拓片甚至在市場上流通。
對于文物拓印的正規流程,鄭州市文物稽查大隊工作人員表示,我國《文物復制拓印管理辦法》第八條規定,復制、拓印文物,應當依法履行審批手續。對文物保護主體拓印,必須經過當地文物部門的審批,不同級別的文物審批的級別也不同。 如果對文物本體進行拓印,就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決不能隨意而為,盲目拓印會對文物本體造成損害。如果墨漬進入到石刻之中,需要以比較高的代價用專業技術來修復。
有網友提出,為何不將一些石刻加上玻璃罩來防止非法拓印?李仁清解釋說,一些地方的石刻不能用玻璃罩,因為地面酸性、堿性的潮氣是向上散發的,如果被玻璃罩封住,酸堿散發不出來,反而會侵蝕石刻。
原標題:文物拓印不是想拓就能拓 要經文物部門審批還要有專業技術
值班主任:田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