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德地圖聯合 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 、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 、 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中心 、 同濟大學智能交通運輸系統(ITS)研究中心 、 未來交通與城市計算聯合實驗室 等機構共同發布《2019年Q3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以下簡稱 《報告》 )。
《報告》顯示,根據高德地圖 明鏡 系統監測,在全國規劃熱度最高的前30所三甲醫院中,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周邊道路擁堵最嚴重,全天擁堵延時指數高達2.457。上榜前十的醫院中:北京市有3所醫院上榜,長沙有2所醫院上榜,上海、成都、鄭州、沈陽各有1所醫院上榜。

再看上榜三甲醫院擁堵TOP1最多的北京市,2019Q3期間,北京市兒童醫院全天擁堵延時指數為2.081,高延時狀態占比為61%,為北京市三甲醫院最堵,其次為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此外,醫院周邊擁堵在早高峰結束后仍會延續3小時左右直至中午,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在9-11點擁堵尤為嚴重。這意味著前往這些北京三甲醫院就診出行難度較大。
此外,從各省、直轄市規劃熱度TOP3的醫院看,湖南省三甲醫院的平均全天擁堵延時指數最高,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周邊道路最堵;山東省、北京市、浙江省、上海市同屬于第一梯隊,平均全天擁堵延時指數大于1.8,處于擁堵狀態,顯示當地優質醫療資源供需壓力較大。

具體來看,第三季度,北京的綠色出行意愿最高,其次為蘭州市、上海市、西安市、廣州市、南京市、長沙市、深圳市、武漢市、昆明市,TOP10城市中南方城市占7席。

各類綠色出行方式中,公交 地鐵、騎行、步行出行意愿排名第一的城市分別為北京、南寧、蘭州,與Q2一致。
在城市地面道路交通運行方面,《報告》將全國50個主要城市的 交通健康指數 均值作為健康、亞健康臨界值,即健康水平線;得出交通健康、亞健康榜單。
數據顯示,哈爾濱交通健康指數最低,城市交通相對處于亞健康狀態,其交通健康指數為44.68%;南通交通健康程度最高,其交通健康指數為75.38%。
同比2018Q3,交通亞健康榜TOP10中北京交通健康狀態明顯變好,其交通健康指數同比上升12.3%;其次昆明、貴陽交通健康指數同比分別上升7.1%、4.0%。交通健康榜TOP10中首次入榜的省會城市太原,其交通健康指數同比上升幅度達20%,或主要與 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 期間單雙號限行有關。

與去年同期相比,太原交通健康指數升幅最大,交通狀況明顯改善。而廣州交通健康指數同比降幅最大,或與 臺風季 異常天氣增多有關。
根據畢馬威與國研經濟研究院的《 智能+出行 社會經濟價值》研究顯示,高德通過協助緩解交通擁堵和間接改善出行結構,推進機動車尾氣減排和居民綠色出行。
高德提供的數據顯示,通過緩解擁堵,其全年為用戶節省出行時間總計超過19.3億小時,全年至少幫助出行者節省出行距離109億公里,相當于潛在減少約6.84億升的額外燃油消耗,約可折算51.3億元的額外燃油成本。
此外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高德DAU較去年提前3小時突破一億大關,并提前近4小時超越2018年峰值,居國內地圖導航第一。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