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無數英烈流血犧牲換來的。為了挽救國家于危難之間,很多革命先輩們付出了自己的生命,犧牲了自己的小家,讓他們的孩子一出生就沒了爸爸或媽媽。他們的精神令人感動,革命情懷令人動容,但背后的故事卻不為人所知。而在近日,江姐的托孤信一遭曝光,就被頂上了熱搜。廣大網友在看完后感慨萬千,對于先輩們做出的犧牲又有了一些新的認識和理解。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江姐的生平。
江姐名為江竹筠,于1920年出生在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鎮江家灣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在她8歲時,母親因受不了父親的游手好閑和不務正業,帶著她和弟弟投奔重慶的兄弟。在重慶,10歲的江竹筠進了織襪廠當童工。因為她人還沒機器高,所以老板還專門給她找了個凳子。1939年,江竹筠憑著自身努力考入了重慶的中國公學,期間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3年,時任中共重慶市委書記的王璞為了保護彭詠梧的安全,決定在重慶給彭詠梧安個家,以掩護他的身份。市委的工作人員在重慶女同志中挑來挑去,最終選定了由江竹筠來扮演彭詠梧的妻子。在兩年的朝夕相處間,江竹筠與彭詠梧彼此相愛。后經組織批準,二人于1945年正式結成革命伴侶。
與彭詠梧結婚后,江竹筠就留在重慶協助他處理相關事務,負責黨內黨外的日常聯絡工作。同志們都親切地稱呼她為“江姐”。1946年4月,江竹筠難產,被班上女同學送到了醫院。當時彭詠梧不在身邊,她大膽地做出了剖腹產和絕育兩個手術同時進行的決定。當兒子彭云出生時,彭詠梧趕到成都醫院去探望她們母子,同時被妻子果斷和犧牲的精神而感動。
1948年春節前夕,彭詠梧在革命工作中犧牲。江姐強忍悲痛,接過了彭詠梧工作,并說:“我應該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繼續戰斗?!?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賣,江姐被國民黨軍統特務抓進了重慶的渣滓洞監獄。在監獄中,軍統特務對江姐用盡酷刑,但江姐卻沒有吐露一個字。
1949年8月,監獄中傳來了解放軍勝利的消息。江姐隱約感覺到敵人在失敗前會進行瘋狂的大屠殺,所以便在8月26日當天,寫好了這封托孤信。當時江姐拖著受刑后還沒完全復原的右手,在獄友的幫助下,將吃飯時偷偷藏下的筷子磨成竹簽。然后蘸著由爛棉絮灰和水調成的特制“墨水”,在如廁用的毛邊紙上寫下了這封遺書(部分):
信寫好后,江姐將它交給了早已發展成地下聯絡員的渣滓洞少尉看守黃茂才,黃茂才于1949年10月將托孤信送到重慶中山公園里的育才小學,交到了江姐表弟譚竹安手上。1962年,重慶博物館主持召開烈屬座談會,會上提出收集整理烈士遺物的意見。譚竹安正好說他手上有一封江姐的托孤信,這才被重慶博物館收藏。而今年11月份,這封托孤信才首次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