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一瓶小小的食用油,居然讓我失去了老伴兒。”
就在今年年頭,家住廈門的52歲張大媽,在某天吃完午飯之后,就開始狂嘔不止,之后丈夫將其送院救治后,卻被通知搶救無效身亡。經過醫生的一番詢問與調查之后,竟然發現,讓張大媽送命的竟是一瓶小小的食用油!到底是怎么回事?
圖片來源于網絡
原來,張大媽和丈夫都是非常節儉的人,平常的剩飯剩菜都舍不得扔,就連食用油也是省著用,一小瓶食用油在張大媽家,可以用個大半年。然而就是因為太過節省,導致食用油存放太久而過期了,但夫妻倆都沒有發現食用油過期,直到誤食過多后才釀成大禍。
圖片來源于網絡
無獨有偶,早在2019年,在湖北大治的一個小村莊里,就有足足37人,因為食用變質的植物油而產生中毒反應,所幸的是搶救及時,大家才撿回了一條命。怎么也沒想到,變質過期的食用油居然如此可怕!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都會一次性買一大桶食用油回家囤著,買一大桶不僅可以節省經常跑超市的時間,而且買大桶的,也會比買小瓶的更劃算。但這么做唯一有一個缺點,就是保質期內吃不完,容易過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
所以我們一般在購買食用油的時候,都會去看保質期,看過的朋友都知道,一般食用油的保質期是18個月。但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18個月,指的是食用油還沒開封之前的保質期。在開封之后,由于儲存條件發生變化,那么食用油的保質期也會相應縮短。
圖片來源于網絡
因此,一瓶保質期為18個月的食用油,在我們買回家開封使用之后,保質期會隨著儲存條件的變化而改變。儲存得好的話,還能吃上一段時間;相反,儲存條件惡劣的話,可能不出幾個月,就會開始發生變質現象。如果食用油沒有保存好,且長時間還沒用完,就盡量不要食用了。
圖片來源于網絡
研究資料顯示,食用油在開封后,非常容易滋生微生物,從而導致微生物超標。且開封后的食用油與空氣接觸之后,經過氧化反應就會產生一些物質,如致癌的黃曲霉素。這些物質會使食用油的氣味逐漸發生變化,且食用后會增加人體患癌風險。如果長期使用這樣的食用油,對人體無疑是有害的。
圖片來源于網絡
那么開封之后的食用油一般能放多久?又該如何正確地存放呢?
一般開封后的食用油,建議在3個月內吃完。實驗數據表明,開封后3個月、6個月和12個月的食用油,其氧化值結果分別為0.25、0.3和0.6,而食用油的氧化值超過0.25,就不宜再食用了。所以開封后的食用油,最佳食用期僅有三個月。
圖片來源于網絡
至于食用油的儲存,我們只需要把買回來的食用油,存放在干爽、通風且避免陽光直射的地方,例如櫥柜,并且要密封保存,防止細菌輕易進入食用油內。大桶的食用油可以用小瓶子進行分裝,再存放。或者直接購買小瓶的食用油,吃完再買,則更加穩妥。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