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參議院日前正式通過取消俄羅斯最惠國待遇的法案。根據該法案,美國將不再認為俄羅斯享有世界貿易組織成員所擁有的最惠國待遇,并因此對俄羅斯出口美國的商品加征非優惠關稅。
按照美國關稅表,如果一國享有最惠國待遇,則其產品的平均關稅在3%以下。若被取消最惠國待遇,將可能會被征收平均為20%甚至更高的關稅。取消最惠國待遇通常會引發國家間劇烈貿易沖突。例如,上世紀90年代中美貿易摩擦的重要源頭之一就是美國威脅要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從美俄雙邊貿易統計數據看,美國2021年從俄羅斯進口商品總額近300億美元。若照此計算,俄羅斯出口美國商品可能將被多征收逾50億美元關稅。但具體到俄羅斯對美出口,情況則極為特殊。因為俄羅斯對美出口中,能源產品就占了160億美元。而根據美國關稅表,美國對能源類進口,例如原油,非優惠關稅與優惠關稅的差異并不大,而且占進口價值的比重也不高,約為0.2%。其他60多億美元的金屬和資源類產品,有些關稅為零,而另外一部分關稅增長也并不明顯。
因此,與美國已對俄羅斯采取的各種經濟制裁措施相比,再考慮到俄對美出口商品結構及規模,美國取消俄羅斯最惠國待遇的實際影響非常有限,更多是美國向俄羅斯及國際社會所傳達的一種遏制到底、極限施壓的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僅僅只有美國取消對俄羅斯的最惠國待遇。事實上,拜登政府早在3月11日的七國集團峰會上,就已經宣布將和其他成員一起取消俄羅斯的最惠國待遇。由于是否取消最惠國待遇是貿易政策,屬于國會權力范疇,所以需要走程序。如果美國國會不批準,美國將無法兌現對歐洲盟友的承諾,也將動搖歐洲對俄經濟制裁意志。隨著美國正式取消俄羅斯最惠國待遇,七國集團其他成員及歐洲國家將會一并推進對俄取消最惠國待遇。如果把歐洲考慮在內,那么影響將會急劇擴大。因為歐洲是俄羅斯第一大出口對象。
不管怎樣,美國取消俄羅斯最惠國待遇產生的實際沖擊遠沒有美國禁止從俄羅斯購買能源破壞力強。但對于經濟影響之外的其他外溢效應,值得國際社會關注。
一是對世界貿易組織合法性的長期沖擊。俄羅斯仍是世貿組織成員,而世貿組織的核心原則之一是最惠國待遇原則?,F在美國為了對俄施加更大壓力,不僅單方面取消了俄羅斯的最惠國待遇,而且聯合其他盟友共同促成此事。同樣是懲罰性經濟制裁,但在某種意義上,這比美國對外的單邊制裁更為惡劣。這表明美國可以無視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而通過國內程序,終止其國際責任。世貿組織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將被削弱。
二是對歐洲的負面影響。歐洲取消俄羅斯的最惠國待遇,表明其進一步融入到美國對俄戰略設計中。歐洲從對俄貿易、尤其是能源貿易中獲得巨大利益。如今歐洲與美國一道,不斷對俄羅斯實施經濟制裁,將會給歐洲帶來雙重損失。其一是經濟利益損失。通貨膨脹急劇上升,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增大,歐洲今年經濟將會遭遇重大挑戰。其二是政治信用損失。歐洲并沒有展現出強大的戰略自主意識,在各種因素推動之下,與美國高度捆綁,難以在全球政治中發揮應有的戰略作用。
三是經濟權力對抗對世界經濟體系的負面影響。對美國而言,經濟權力表現為植根于其市場規模的貿易權力,而對俄羅斯而言,經濟權力表現為立足于石油和天然氣生產的能源權力。這兩大權力都被認為是具有世界性的不對稱影響?,F在,美俄這兩大權力激烈對抗。美國希望借助取消最惠國待遇以及禁止能源進口的方式壓制俄羅斯的能源權力。無論最終哪種權力取得相對優勢,都將給世界經濟體系帶來嚴重的消極影響。一國的經濟權力被放大,國際經濟的政治化和安全化趨勢將更為顯著,這會極大扭曲市場對資源的配置,動搖原有國際經濟秩序。(作者是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