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上海的新冠疫情防控態勢受到全國關注,截至記者發稿,上海本輪疫情本土無癥狀感染者已累計超過十萬例。4月16日,華東理工大學教師黃毓暉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分享了其一家感染新冠肺炎的確診、治療、自愈情況,從一個側面回答了公眾有關上海無癥狀感染者為何如此之多、傳播量級如此之大的一些疑問。
黃毓暉的家庭是一個6口之家,除其本人外,還有丈夫、一兒一女以及幫忙帶孩子的父母。孩子外婆是這個家庭第一個出現異常情況的人。3月30日,孩子外婆開始發燒,31日晚上,黃的女兒也開始發燒。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這一家人的核酸結果都是陰性。
4月1日,女兒和孩子外婆在服用了退燒藥后體溫下降,一家人在小區全員核酸的要求下,按序下樓做核酸檢測。4月2日,這家人接到了疾控打來的電話,告知家中有4人做的混管篩查有異常,需要上門進行復核。
黃毓暉分析,自己父母的感染源可能來自孩子外公外婆家樓下正下方的鄰居。這對夫妻在菜市場工作,丈夫率先感染,后妻子也被感染,隔離在家五天后被疾控轉運走。這對夫妻在家期間,每天做飯都會打開油煙機,之后孩子外公外婆家及隔壁鄰居家相繼感染。“現在我們知道,整個樓棟至少有8戶家庭被感染,近期一直不斷有陽性出現,奧密克戎的傳播力確實非常強。”黃毓暉說。
黃毓暉一家均屬于無癥狀感染者,其家庭成員的發燒周期約為3天,隨后體溫逐漸恢復正常,不適癥狀也逐漸消失。孩子外公外婆即便在發燒期間,他們的抗原自測結果顯示也是“陰性”。與此同時,黃毓暉本人持續低燒期間,其核酸檢測結果也是“陰性”,直到低燒第6天才被檢測出核酸結果為陽性。而她的丈夫在測出抗原及核酸陽性的四天內,并未出現發燒的癥狀,到第五天才開始發燒,并持續了四天,到目前為止,抗原依然呈現弱陽性。
(圖為黃毓暉整理的體溫與核酸、抗原之間的關系圖)
“奧密克戎傳播的隱匿性非常強。難以想象,如果我們全家這段時間未處于封控狀態,會是什么后果。因為我們即使一發燒就去醫院檢查,都無法檢測出陽性。”黃毓暉說,如果在這“發燒但核酸為陰”的期間外出活動,其傳播結果可想而知。
黃毓暉回憶此前一周全家感染新冠,“更大的恐懼”其實是源自“家里沒有藥了”。4月2日,當女兒發燒到39.2攝氏度時,她幾乎徹夜未眠,一方面監控孩子的體溫,另一方面翻箱倒柜找退燒藥,但是只找到了一瓶已見底且過期了4天的“美林”。
“我和孩子爸爸開始擔心藥不夠了,于是瘋狂在網上找買藥的渠道。一個個電話打過去均被告知退燒藥目前是管控藥品, 無法購買。又聯系了居委會、街道、徐匯熱線等,收到的消息均是沒有辦法。”她說自己從沒想過,有一天偌大的上海竟然會買不到常用藥。
4月3日,在女兒已經發燒兩天、自己已經低燒兩天的情況下,黃向其所供職的華東理工大學進行了“健康狀況申報”。在學院書記和同事們的幫助下,她在4月5日下午收到了退燒藥和連花清瘟等急用藥品。“這些藥品和一些抗疫物資給了我強大的心理支撐。有了這些藥,我再也不怕了!”黃毓暉說,自己在收到藥的那一刻感覺“很幸福”。
黃毓暉認為,上海在處理疫情的中間環節存在一些問題,但她始終相信各部門的銜接、醫療資源的合理安排、輕癥感染者的居家隔離措施等都會陸續完善。據悉,截至目前,黃毓暉本人、兒子和女兒的核酸結果已經轉陰,其父母也已轉移至方艙,“我爸媽很快適應了方艙的生活,爸爸已經在里面打起太極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