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一晃已經2022年了。這幾年無論是生意人還是上班的白領,過得都很難,可以說是乏善可陳,能做到不賠錢不退步,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幾乎所有最糟糕的境遇,都在這幾年接踵而至。疫情宛若一片揮散不去的陰霾,籠罩在所有人的頭上。
今天刷抖音看到一個“悲催”的視頻:一個大哥講述了自己人到中年后,突然被百度裁員的經歷。原來,大哥2013年就進入百度工作。去年,他的團隊創收1個億,遠超年初公司給定的5000萬業績指標,屬于業績比較優秀的團隊。
其實,他早就聽到了裁員的風聲,但他堅持認為自己團隊是創收的,就算裁員也不可能裁到自己身上。
但是,噩耗還是傳來了。他后悔自己在百度公司浪費了最美好的8年時光,就這樣被裁掉他很不甘心,于是決定進行勞動仲裁,想獲得更多的經濟賠償……
對于此事,我想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社會很殘酷,中年失業是很可能的事情,沒有公司會養你一輩子。
去年,華為逐步清理34歲以上的程序員和老員工,規模達到7000人。為了裁掉這些人,華為即使承擔超過10億元的遣散費,也在所不惜。
你被裁員,只是因為公司的戰略調整,跟你的能力沒有任何關系。我有一個同學,也是年前被互聯網公司裁員,幾個部門的業務線被裁撤,所有研發、產品,運營管理,不分級別,一刀切,全部走人。
第二,不要與原公司糾纏不清,趁著年輕可以重新起航。
自己的路是自己選擇的,不要甩鍋給公司,覺得所有人都對不起你。更何況百度員工工資年薪幾十萬,公司何曾虧待過你?其實,最近幾年百度的口碑越來越差,早在3年前,你就應該看到公司的狀態,認清現實之后立刻走人,而不是繼續在公司浪費年華,耗到自己被裁撤為止。你還年輕,機會一大把,還可以重新起航。我見過50歲被辭退重新創業成功的老大爺!
第三,哪有什么鐵飯碗,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時刻保持裁掉公司的決心和能力。
有很多年輕人,做什么工作都可以勝任,可以說自身能力的基本盤很好,但他就是沒有一個絕對強點。各項技能可以謀生,但僅此而已。
最近,開始流行一種新的木桶原理,舊理論認為一個木桶的容水量,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新理論將木桶斜著放,這樣一來,木桶能盛多少水不在于短板多短,而是長板多長。
新理論告訴我們,在新時代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長處,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當你的核心競爭力足夠強的時候,你就不會再怕失業,面對公司裁員時,你就可以驕傲地拍著胸脯說:滾他娘的,老子實力夠硬,到哪里都能混一口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