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在地緣政治層面有所行動,比如大陸‘武統’臺灣,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真的敢凍結甚至沒收中國的官方儲備資產嗎?”日前,英國媒體《經濟學人》刊發題為“西方國家能否像對待俄羅斯那樣對待中國?”的分析文章中拋出上述疑問,并在文章中得出結論稱:“中國貿易市場廣闊,西方經濟發展依賴中國,制裁中國等于自食苦果,所以,西方國家不僅不敢像制裁俄羅斯那樣制裁中國,還希望中國不要發現這件事。”
這篇文章乍看上去是“夸獎”中國經濟實力,但實則不盡然。首先,這篇文章出自慣常在文章中拐彎抹角“抹黑”“攻擊”中國的“反華”媒體——《經濟學人》之手。作為一個常年累月“抨擊”中國的媒體,無論是將臺灣視為一個“國家”,還是將立陶宛在臺灣問題上的公然挑釁中國的行為粉飾成立陶宛支持所謂“民主價值觀”,《經濟學人》在文章中都寫過,這樣的媒體能站在理性的角度為中國發聲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其次,在這篇文章中,《經濟學人》雖然是在探討美西方敢不敢對待俄羅斯那樣對待中國,但實際上,《經濟學人》是為美西方在輿論方面“帶節奏”。
俄烏沖突以來,美國財長耶倫、副國務卿舍曼、白宮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等官員故意拿臺灣問題和烏克蘭問題類比,趁機炒作中國大陸對臺灣“軍事威脅”——“今日烏克蘭,明日臺灣”,并大言不慚地說出“若大陸‘武力’奪取臺灣,美國有能力和決心采取與制裁俄侵烏同樣的行動”“‘武力’奪取臺灣不可取,中方應從西方在俄烏沖突問題上的協調反應中吸取教訓”等威脅性言論。
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對美國造謠傳謠,并“威脅”中國一事,中國外交部不僅多次正告美方,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問題,用什么方式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任何外國無權干涉,打臺灣牌如同“抱薪玩火”,還屢次闡明,“臺灣問題和烏克蘭問題有著本質區別,兩者不可類比。”
而如今,《經濟學人》公然在文章中以探討之名,迂回曲折地將臺灣問題和烏克蘭問題類比,企圖混淆視聽,煽風點火破壞兩岸關系。要知道,媒體行業曾這樣稱贊《經濟學人》:“如果你想知道世界馬上要發生什么,請讀《經濟學人》”,如此,便可知其用心險惡是昭然若揭的。
俗話說“玩火者必將自焚”,這句話放到如今仍適用。烏克蘭問題是多年來積累矛盾的爆發,是美西方無限制東擴導致的結局,但臺灣問題跟此有著根本的不同。中國人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和意志堅不可摧,奉勸西方國家和媒體不要三番兩次拿兩者對比,更不要拱火澆油,畢竟用對付俄羅斯那一套來對付中國是不管用的,而“以臺制華”更是注定要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