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來的終于來了,中國電商發展的風向果然變了!昨晚看到,阿里內部又一次做出了重大調整,張勇不再是淘寶、天貓的董事長,而接任者正是戴珊。很多人感到很意外,其實這本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我們應該看到三個信號,阿里可能要大變了。
第一,戴珊接手淘寶天貓,是水到渠成。
今年一上來,阿里就做了一次全面大調整。當時整個淘寶、天貓、陶特、1688等業務共同形成中國數字商業板塊,而這一塊本來就交到了戴珊手中。嚴格意義上來說,從今年1月開始,淘寶天貓等核心零售板塊,就已經是戴珊在實際管理了。這次調整,在預料之中。
第二,戴珊正在推動阿里做出改變。
今年2月,戴珊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那就是合并淘寶天貓。要知道以前,淘寶天貓雖由一人管理,但完全是兩條不同的業務線,最苦惱的就是商家和消費者,同樣的環境要面對兩套不同的系統。這也是阿里一直知道,但又無可奈何的問題。戴珊的決定,意味著打破了淘寶天貓之間多年的高墻,也體現了阿里的決心。
這只是變化其一,阿里已經不再強調競爭,還開始罕見為消費者退貨墊付,甚至物流端也重新做出改變的承諾。就在前段時間,還傳出淘寶支持微信支付的消息。后來也得到了證實,淘寶確實開始在內測。
而近期,阿里甚至開始深度介入商品流通鏈條,順應電商自營的趨勢。可以發現,戴珊要把阿里從以平臺自身為主導發展的過去抽出來,向以消費者為中心去發展。
第三,阿里只是一個風向標,整個電商行業的風向都已經變了。
京東已經不再對標阿里,而是埋頭發展京東物流。以前一年京東能掙400億,去年卻倒虧了36億,錢去哪兒了?大量投入科研和物流等實體業務。現在的京東,已經有1300多個倉庫,消費者端的物流時效提升到了小時為單位。
還有唯品會也很典型,這么多年一直堅持從品牌性價比發展自營電商,別人都想辦法搞機器客服降低成本,它卻還在擴大人工客服規模。送貨上門都難的當下,它卻還拉著順豐堅持搞上門換貨。
所以,很多人認為,唯品會是“詭異”的存在。這么多年沒進入過頭部,但卻一直在一線。體量比不過天貓京東,但復購率和用戶黏性卻不容小覷。
可以發現,無論是阿里還是京東唯品會,現在的舉動都很“反常”。但正是這些“反常”的舉動,將成為未來互聯網發展的基本要素。
過去這些年,各大互聯網企業似乎都在比“規模、體量、GMV”,追求所謂的高速發展,把平臺自身放到了主導位置。但現在,可以明顯發現,消費者、科技、實體、責任正成為各大互聯網企業真正的重心,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
所以,互聯網的風向已經徹底變了。曾經那個喧囂浮躁、互相對標、一味追求規模體量的時代已經結束了。而我們正迎來一個,互相開放、埋頭務實、以消費者、科技、實體為中心的互聯網時代。很多人說,2022年可能仍然是中國互聯網“冷冷清清”的一年。
但,過幾年回頭看會發現,2022年正是中國互聯網忘掉過去,邁入高質量發展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