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首席評論員 鈕文新
中國股市要走向怎樣的目標?近日,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求是》雜志撰文給出的答案是:努力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
易會滿在文中提出,要“牢牢把握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的正確方向”,同時也給出如何把握正確方向的方法。這集中體現了中國資本市場建設的辯證法和系統論。
比如,易會滿認為,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既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疤貏e是要正確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引導資本規范健康發展。一方面,把握好資本市場監管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守好入口關,與相關方面共同建立健全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制度機制,維護好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另一方面,加強證券監管與行業監管等的協同,既亮明‘紅燈’,也設置好‘綠燈’,落實好‘兩個毫不動搖’,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依法保護產權和知識產權,激發企業家精神和市場創新創造活力,更好引導資本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p>
易會滿認為,“資本市場是一個機理復雜的生態系統,只有統籌好當前和長遠、全局和局部的關系,通過改革完善制度、優化結構、改善生態不斷強化自身功能發揮,才能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彼赋?,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需要牢固樹立全局觀念,既扎扎實實辦好資本市場自己的事,也主動加強同財稅、貨幣、產業等政策的協調配合,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打擊證券違法違規行為等方面增強合力,共同營造良好市場生態。
易會滿認為,資本市場穩定運行是保持功能正常發揮的基礎,也是推進改革、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的基本前提。股市有漲有跌是規律,對正常的波動政府不宜也不應干預,不能花錢買指數;但不干預不是放任自流,必須始終堅持底線思維,堅決防止“市場失靈”引發異常波動。這就要求守牢風險底線,把握好度。同時也要認識到,資本市場的穩定不是守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必須保持定力,堅持通過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市場韌性和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易會滿認為,我國資本市場發展仍處于大有可為的重要時期。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把防風險、穩增長、促改革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積極主動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政策協同,加大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恢復發展力度,努力實現市場穩、政策穩、預期穩,通過改革“進”、開放“進”,更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進”。
……
文章中亮點太多,很多筆墨是在論述如何把握市場的“自由之度”。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易會滿以較多筆觸,通過揭示資本市場的一般性功能,論述了中國資本市場在中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實事求是地指出:近年來,我國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市場利率總體下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基本匹配。但總的看,我國不缺資金但缺資本,尤其是缺創新資本的問題比較突出,在傳統行業投資增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這一結構性矛盾更加凸顯。
易會滿指出的這個“更加凸顯的結構性矛盾”,恰恰是中國金融市場的主要矛盾,體現了中國進行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易會滿認為,資本市場能夠以分散決策、風險自擔的方式推動儲蓄向創新產業集聚,在當前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關口,更加需要發揮好資本市場作用,促進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協同發展,引導更多儲蓄向新興產業集聚,同步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形成更高效率、更高質量的投入產出關系,實現經濟在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他還指出,當前,我國宏觀杠桿率較高。資本市場通過擴大股權融資規模、豐富風險管理工具等手段,可以緩解高杠桿風險、暢通貨幣政策傳導,對提升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我們多年為推動中國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與呼,現在看到易會滿這篇文章當然備受鼓舞,但同時深知,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是個系統性的金融工程,并非證監會一家努力便可順利實現的目標,它需要中國所有經濟金融部門的齊心合力。
責編:姚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