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蘇炳添是蘇軾第二十九代孫的話題登上熱搜。對此,媒體記者聯系到蘇炳添老家廣東中山的古一村蘇氏祖祠理事會會長(蘇氏宗族族長)蘇根鴻,他說:“蘇炳添確為蘇軾第二十九代孫,包括我也是第二十九代孫。族譜有登記。”
根據蘇根鴻的介紹,他手中的蘇氏族譜有木雕,在明代便出現了。他進一步介紹,我們廣東的起祖是南宋末代大將軍蘇劉義,是蘇東坡第九代孫。這里有三個節點,一是蘇根鴻的族譜,出現在明代,到底是明代哪一年,不清楚。二是他們廣東的起祖是南宋末代大將軍蘇劉義,是宋朝,與明朝之間還隔著一個元朝。雖然元朝存在的時間無法與宋朝和明朝相比,卻也有近百年時間,這百年時間中,由于是蒙古族占領期,也是大一統,漢族人受到排擠,家譜有沒有,值得懷疑。三是蘇劉義是蘇東坡第九代孫,又是通過什么考證的,也有家譜嗎?
也就是說,蘇氏的木雕族譜是靠譜的,那明代之前的族譜在哪里呢?如何來證明這些都是蘇東坡的子孫呢?殊不知,蘇東坡一生并不順利,起起落落,上上下下,進進出出,有沒有建家譜都是一個問題,哪來第九代孫,又哪來第二十九代孫。分明是,蘇東坡實在太有名,后人太想借助他的光,于是,族譜也就自覺不自覺地向蘇東坡的身上靠了。至于是真的還是假的,反正別人也無法證實,自己心里感覺好就行。而且,弄個族長、會長什么的當當,還能自然而然地成為蘇家人的驕傲,可以得到蘇家人的特別尊重。更重要的,還能夠四處化緣,四處游玩,反正只要能夠與蘇東坡掛上一點鉤,姓蘇的就都愿意接待,也愿意資助,最終讓蘇氏理事會成為一個聚寶盆,讓會長、理事長什么的,成為不是企業家的企業家,手中掌握著蘇家很多資源。
事實也是,近年來,有關修家譜、族譜的消息不絕于耳,大戶人家在修,小戶人家也在修。特別是能夠跟名人沾上邊的,更在想方設法、挖空心思地想與名人掛上鉤,以便于能夠讓自己也臉上有光。雖然說蘇炳添也是名人了,感覺不需要再跟著蘇東坡沾光。但是,蘇炳添的“名”,比起蘇東坡來,那就不值一談了。但是,對蘇氏理事會來說,可是大事,是名人,可以為理事會提供形象支撐和地位影響的。因此,怎么也不可能把蘇炳添放在族譜外面。蘇炳添的父親可以不進族譜,蘇炳添可一定要拉進族譜。于是,蘇東坡29代孫的消息也就出來了,而且成為熱搜。
只是,后人如此關注祖先的情況,如此不顧一切地要與祖先掛上鉤。那么,祖先知道嗎?當然不知道。蘇東坡可以用《水調歌頭.中秋》來抒發對弟弟蘇轍的思念,但肯定不是對后人寄托什么相思,也沒有什么遐想。那時的蘇東坡,心里只有弟弟,而沒有蘇炳添,以及與蘇炳添一樣想與他掛上鉤的人。就算蘇炳添是蘇東坡的后人,與他今天成為“亞洲飛人”沒有任何關系,而只是好事者的好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