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財長耶倫訪問印度,在其啟程之前,耶倫提到了對俄石油限價的相關話題,因此外界也普遍猜測耶倫這次訪問主要目的是為了爭取印度加入限價陣營。但耶倫與印度財長希塔拉曼會面之后,卻并未對印度加大采購俄油有太多置評,而且還給印度送上“大禮”。
據《印度教徒報》報道,耶倫當天出席了印美經濟與金融伙伴關系第九次會議,先和希塔拉曼表達了美國對于加強兩國雙邊經濟合作的愿望。耶倫表示,美國會全力支持印太地區的經濟繁榮。
之后,耶倫就將話題轉移到了中國,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方面存在“威脅”,美國和印度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向有契合之處,美國太陽能制造商將在印度投資建廠,不僅能夠提高印度的生產能力,還能幫印度與中國供應鏈脫鉤。
很明顯美國這是搶生意來了,前面鋪墊這么多,渲染中國的“威脅”,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鼓動印度和中國脫鉤,然后由美國企業來接替這個位置。印度是印太地區的發展大國,國內消費市場不亞于中國,但因其自身發展不成熟,所以很多方面都依賴進口。
前兩天印度外長剛對俄羅斯外長傳達了石油采購意向,雙方決定加強能源合作。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印度一直在購買俄羅斯石油,并沒有受到西方制裁的影響,一方面是因為俄羅斯石油非常優惠,另一方面也是印度國內對此需求量大。
所以這幾年美國也開始盯上印度的市場,但印度和中俄之間的合作時間更長,合作關系更密切,美國不一定能趕超,去年美國對印度進出口是貿易逆差,想要扭轉這種局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有意擴大對印度市場的占有率之外,耶倫拉攏印度還有另一目的,那就是制衡中國。美國對中國一直存在明顯的忌憚心理,尤其是近些年中國發展腳步加快,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小動作也越來越多。
從軍事層面的“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到經濟層面的“印太經濟框架”,美國這一系列布置就是想拉攏印度,從而全方位孤立中國,鞏固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但美國的這一目標注定難以實現,因為這一切只是美國單方面的構想,與印度的發展需求并不完全契合,印度也沒有犧牲本國利益配合美國戰略的意思。
就在耶倫訪問印度的前一天,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在印度國防學院的畢業典禮上談到了印度的發展相關話題。辛格表示,印度不會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實現自身繁榮,并不信奉少數國家被視為比其他國家高人一等的世界秩序。
辛格這番表態就是在對鼓噪單邊主義的美國政府表示不贊同,全球化背景下,多極化發展已是大勢所趨,但美國卻還保留過去的冷戰思維,對于發展中國家動輒打壓和制裁,中國就是美國這一發展理念之下的受害國。
印度之所以與單邊主義割席,表示自己支持多方合作的政策,主要是由于印度的發展需要。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印度目前各領域發展還比較薄弱,所以希望搭上他國發展的快車,只有這樣才能盡快崛起。
印度一直都希望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世界大國,在經濟方面也努力想實現獨立自主,因此不愿意犧牲自身利益討好美國,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事實上就連很多西方國家也在與美國唱反調,包括美國很多盟友。
單邊主義早就已經過時,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要想保持穩定發展就必須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尤其是像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對于其他國家來說更有吸引力。中國對合作也一直持開放態度,愿意與其他國家一起共同進步,美國施壓其他國家與中國脫鉤是行不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