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外媒的最新報道,早在今年八月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簽署了《通脹削減法案》,其中有部分條款規定,美國政府將會為在美國本土制造的電動車等相關產業提供高額的補貼。事實上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美國政府說的和做的總能夠表現出一副精神分裂的狀態,他們一邊嘴上喊著要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但是一旦美國的優勢產業受到沖擊的時候,美國政府就會撕下偽裝,用最為保守主義的方式來維持他們產業的優勢。此舉自然引發了歐盟國家的強烈不滿。有分析認為該法案會進一步加劇歐洲工業生產的萎縮,而且會使得歐洲的很多制造業進一步把生產線轉移到美國去。不僅僅是歐盟,就連日本和韓國這兩個美國的傳統小弟都對法案提出了警告。
該法案是八月份簽署的,而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洲制造業的領頭羊,在吵了好幾個月之后終于在日前做出決定,他們同意歐洲應該對華盛頓做出強硬的回應,歐洲必須要優先捍衛自己的利益。日前,德國副總理兼經濟和氣候保護部長哈貝克以及法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勒梅爾于巴黎召開了聯合新聞發布會,宣布了他們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的抵制態度。
(法德聯合聲明截圖)
勒梅爾表示,美國這種冒著引發跨大西洋貿易戰風險出臺的法案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歐盟可以出臺相關法案來捍衛內部產業。下個月歐盟就會派遣特別工作組前往華盛頓,表示歐盟對美國這個新法案的不滿。但實際上雙方的談判早已經開始,只是沒什么效果,該法案將會在明年1月1號正式生效,歐洲無疑會面臨進一步被宰割的命運。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所謂的《通脹削減法案》很多內容是用來對付我國的,其中更是明確規定,美國要從2024年開始全面禁用產自中國的電池組件,從2025年開始全面禁用產自中國的礦物原材料。此舉就是設置了硬性條件排斥我國的動力電池產業。歐盟本應該做的是在經濟上聯合我國對抗美國的剝削,但是歐盟為了自己所謂的政治正確,在芯片、通信的多個領域緊緊跟著美國的腳步,試圖對中國脫鉤。如今歐洲工業終于感受到了切實的威脅,但已經于事無補了,他們的強硬回擊幾乎不可能取到任何效果。今天歐盟敢“強硬回擊”,明天美國就能再炸一條“北溪”然后給能源提價。
一般來說如果老大和老二競爭,死得最快的是老三,歐盟走到這一步完全是他們咎由自取的。自從蘇聯解體之后,歐盟享受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美國軍事保護、我國物美價廉的商品以及俄羅斯的廉價能源,這種舒服日子過長了歐盟就喜歡自廢武功,沉浸在溫柔鄉里完全無法自拔。但是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和今年的俄烏戰爭算是徹底打醒了他們。不過歐盟在產業空心化的情況下,幾乎沒有可能做到逆天改命了。
(美國參議院通過《削減通脹法案》)
當下的美國基本上已經能夠做到能源的自給自足,相比于歐洲,美國無論是在金融還是在軍事技術等現代化工業社會所需要的必要條件中,都占有絕對優勢。歐洲本來是現代工業文明的發源地,然而目前卻面臨分裂、老齡化,以及在信息產業領域落后、缺乏能源以及自然資源的諸多劣勢。接下來他們被美國徹底拋棄,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