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日前表示,原定于今年年底舉行的總統記者會已經被取消,普京總統將在“適當的時機”同外界交流。另外,克里姆林宮的新年招待會也一同被取消。
自2001年普京首次召開總統記者會以來,俄羅斯總統在每年年底在莫斯科與各國媒體見面交流,已經成為了克里姆林宮重要的政治傳統。
20多年來,普京只有2005年以及08至12年他不擔任總統期間沒有舉行記者會,即使是在俄羅斯經濟情況最艱難的2014年,他照樣舉行記者會。
可到了今年,這項傳統卻被打破了,而且克里姆林宮也不解釋原因。
實際上,普京這次取消記者會,早在一個多月前就有預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個月在印尼召開,其他19個國家的領導人都去了,但就普京沒去,而是外長拉夫羅夫代為參加,當時克里姆林宮給出的理由是“在當前情況下,總統留在國內是優先任務”。
這種理由顯然只是為了搪塞。俄烏沖突爆發后,確實普京有4個多月沒有參加任何出訪活動,但在6月末普京出訪土庫曼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兩國并參加里海峰會后,普京的“元首外交”活動實際上已經恢復正常,很多時候,留在國內并不是“優先任務”:9月,普京參加在烏茲別克斯坦舉行的上合峰會;10月,普京參加了在哈薩克斯坦舉行的中亞-俄羅斯峰會;11月,普京又參加了在亞美尼亞舉行的集安組織峰會。
而普京不參加G20峰會,或者以視頻方式參加某些國際會議,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考慮避免發生這些“意外情況”。
同樣的道理,普京這次不舉辦年度記者會,也是考慮到了這點。
退一步來說,就算不讓這些西方媒體提問或者干脆把他們拒之門外,普京也不能保證這些國內記者不搞事情。俄羅斯的許多媒體記者,就是在西方新聞體系下學習并成長的,長期受西方思潮影響,這些人同樣是有風險的,很可能會造成直播事故。
盡管我們能理解普京為什么取消年度記者會,但我們也要看到普京此舉背后的無奈和遺憾。俄烏沖突打成現在這個樣子,絕對不是普京在2月24日之前所預想的。本來能夠迅速取得勝利的一場沖突,結果由于指揮不當、后勤不足、情報不利等種種自身原因,演變成了如今的一場消耗戰、持久戰。
問題出現了,總要有人對此負責。最初負責指揮的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如今已經把大部分指揮權交給蘇洛維金;“滲透”烏克蘭8年,向上保證“烏克蘭軍隊不會抵抗”的情報部門,早在5月份就迎來了大洗牌;而一度混亂不堪的俄羅斯后勤系統,現在也交給了國防部長紹伊古和總理米舒斯京親自監督協調。
在經歷過這樣一番大調整后,如果未來俄羅斯還不能在戰場上取得勝利,那么接下來的責任,又要由誰來承擔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