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中美關系不算平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因“氣球事件”,宣布暫不訪華后,美方雖多次表態想要與中方對話,但并沒有為重啟中美對話創造應有的氛圍。遭中方多次拒絕及已讀不回,多少讓自視甚高的美國感到難堪。為掌握對話主動權,美國開始無中生有炒作中國援俄話題,布林肯甚至公開威脅中方不得援助,否則美國將與盟友對華實施嚴厲的制裁。
然而,美方無理取鬧的行徑,并未換來想要的結果,雖然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布林肯與王毅主任有過短暫的交談,但雙方幾乎是不歡而散,王毅主任對美方作為給出“歇斯底里”四字評價。接踵而來的G20外長會,美方則換了做法,事前不再透過所謂的消息人士,宣傳中美將進行會晤,布林肯則在會議正式開始前放話,不打算在會議期間會見中俄外長。
現實情況卻與布林肯說的并不一致,在G20外長會期間,布林肯與拉夫羅夫進行了大約10分鐘的交談。各大媒體都注意到,這是俄烏沖突之后,美俄外長首次面對面交談。美方官員則指出,布林肯當面向拉夫羅夫表示,無論戰爭持續多久,美國始終會支持烏克蘭,他還要求俄方撤銷暫停履行《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決定。
不過,布林肯確實沒有與秦剛外長會面。中美關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美國也一直試圖與中國加強對話,管控所謂的矛盾和分歧。按照道理來講,在G20外長會這種國際外交場合,即使沒有提前安排,美方主動找上門,與中方進行一次短暫會面,并不存在問題。
具體原因可能有很多,較為合理的解釋是,布林肯事前放話不與中俄外長會面,在已經被俄外長打臉的情況下,實在拉不下臉再去會見秦剛外長,這么做至少還能保留一絲顏面。但很快美方就后悔了,當天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被問及為何布林肯與秦剛外長,沒有在新德里會面,普萊斯解釋稱,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布林肯與王毅主任有過一次會面,而且美方還有其他會面安排。
普萊斯的言下之意,是短期內中美不需要頻繁對話,但他接下來卻稱,預計未來幾周,中美雙方將進行更多通話和接觸。美國言行不一致是常態,但這么僵硬的轉折,應該是對中方針對美方霸權施壓,可能施行的反制措施感到擔憂,希望通過溝通來把握中方的底線。
近段時間,美國多次以涉俄因素為由,無理制裁多家中國企業,而在回應相關話題時,外交部發言人毛寧明確表示,針對美方的錯誤行徑,中方將堅決反制。配合同期商務部宣布,關于出口管制技術目錄修訂的工作,已結束征求意見階段的消息來看,中方接下來將會有一波針對美國的大動作。限制出口的技術目錄中,新增了稀土制備、激光雷達和太陽能光伏等7項技術,若全部落實將會對美國產生極大影響。
另一方面,美國正面臨極為嚴重的債務危機,美國財長耶倫多次表態希望訪華,并呼吁在經濟領域與中國加強合作。但顯而易見的是,如果美國不改正自身錯誤做法,無論是否能與中方對話,都很難改變中方反制美方無理打壓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