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美經濟體量巨大,二者之間的經濟聯系非常緊密。但最近中美關系開始出現問題。美國無底線地施行霸權主義,在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打壓中國。利用國家力量干預正常商業往來,成為了美國對抗中國的“殺手锏”。
究其原因,美國恐懼中國的發展,不愿意看到東方雄獅再度崛起。但最終,美國的所作所為成為了束縛自己的枷鎖。中美兩國經濟往來密切,已是不爭事實。中美脫鉤之后,帶來的負面影響,反而讓美國經濟再度“受傷”。即便如此,美國政客依舊秉持“反華即正確”的論點,對中美兩國關系造成難以愈合的裂痕。
美國的“瘋狂”已經深入骨髓,為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而破壞正常的經貿活動,已經成為美國常規操作。從針對華為的相關禁令,就能窺探一二。根據相關媒體報道,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以國家安全為由,將28家中國公司列入到制裁名單之中。
同時,針對美國此次制裁行為,我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稱,美方應該給中國企業一個公平的環境,停止打壓中國企業,中方將一直支持中國企業的維護自己應有的權益。這番話鏗鏘有力,展現了中國無畏的姿態。讓美國知道在中國企業背后,有著一個強大的中國。
但很快,美國就做出了打臉之舉。根據媒體報道稱,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對外表示,今年考慮啟動訪華計劃,以此來“緩和局勢”。同時雷蒙多指出,美國審查對華投資事項時,不要將條件設置的過于寬泛,以避免傷害美國民眾為原則。雷蒙多此時對華示好,正是為了平息提高中國商品關稅所引發的一系列惡劣影響。實際上,加征中國商品關稅真正受到影響的是美國民眾,來自中國的初級產品價格升高,導致美國公司成本增加,只能在這一基礎上增加商品價格,最終傷害轉接到了美國民眾頭上,讓美國國內通貨膨脹率再度上漲。
編輯
搜圖
這位商務部長整體言論并不“反華”,反而表達出“中美經濟不脫鉤”的想法。這或許才是政府官員應該有的政治思維。但美國前后不一的做事風格,已經讓美國形象崩塌殆盡。很明顯,同這樣沒有信譽的國家“做生意”,風險系數將顯著上升。而持有美債的國家紛紛拋售,也有類似的原因存在。目前,美國市場風險極速飆升,繼續持有大量美債絕對是引火燒身。
所以,美方若真有誠意,要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而非利用自身的霸主地位,強行改變現有規則,破壞商業正常運行秩序。中國從來不惹事,但是也不怕事。與中國經濟“脫鉤”,美國將持續陷入高通貨膨脹的可怕漩渦之中。只有在國際經濟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的中國才能夠力挽狂瀾。
在俄烏局勢持續焦灼的態勢下,美國也顯得捉襟見肘。很難想象,拜登到最后該如何收場?沒有得到戰爭紅利的美國,必定會因為愈發撕裂的社會結構,走向令人絕望的未來。所以美國不能像鴕鳥一樣,在遇到危機時,直接將頭埋在沙子里。這種逃避現實的做法,傷害的是美國民眾。中方也不愿意繼續兩敗俱傷,目前需要的僅僅是美方的誠意。尤其雷蒙多作為美國政客中較為清醒的存在,相信已經看到“中美經濟掛鉤”的必然性,同時也希望美國不要朝令夕改,徒引人發笑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