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龍對中國的訪問結束以后,對待歐洲的許多問都發生了轉變,又是批評美國,又是支持去美元化,現在法國更是阻止歐盟對烏克蘭的軍援,可以說這一趟中國行讓法國頓悟了,格局瞬間就打開了,只不過法國也有可能會被歐洲的大多數國家圍攻指責了。
據悉,現在巴赫穆特地區的激烈戰斗仍在持續,眾多方面已經注意到烏克蘭軍隊彈藥儲備的短缺問題,在近期泄露的機密情報文件中,就已經披露了烏克蘭前線急需大量彈藥的事實,但西方援助力量短時間內無法提供足夠支持。
目前,北約已經采取各種手段,包括尋求第三國的協助購買武器,以充分支持烏軍。
但北約官員也指出,現在唯一可行的解決方案就是以捐贈的方式從第三方國家獲得彈藥,并通過向其提供其他武器進行補償,然而,由于俄烏沖突的涉及,很多國家不愿意參與其中,表示了拒絕。
由于中立國家的拒絕配合,西方國家決定采取“現金能力”來解決這一問題。
歐盟決定從之前設立的“歐洲和平基金”中動用20億歐元來支持烏克蘭的彈藥供應,其中10億歐元將用于部分償還那些可以從自己的庫存中向烏克蘭捐贈彈藥的國家,另外10億歐元將用于聯合采購新的彈藥,雖然有消息指出20億歐元的采購案比較龐大,但現在歐洲國家可能沒有時間考慮這些細節,抵御俄羅斯的威脅才是當務之急。
4月12日,根據波蘭通訊社曝光的消息得知,有國家正在用行動破壞該協議的簽訂,就是法國從中作梗正在阻撓。
法國堅持要改變成員國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并獲得經濟補償的方式,反對“只有在提供烏克蘭所需彈藥的情況下才能獲得補償”的規定,由于歐盟成員國已經達成了政治共識,但在實施前需要得到所有成員國的一致支持,因此法國的阻撓可能會讓這個法案遭受到很大的阻力甚至可能導致流產。
一些分析認為,法國的態度轉變可能與馬克龍最近提出的“自主權”有關。馬克龍聲稱戰略自主權是歐洲斗爭的一部分,歐洲不應該在這個問題上依賴任何國家。
現在,法國對烏克蘭的支持顯然不是法國獨立政策的一部分,因此馬克龍不會讓這個法案輕易通過,雖然沒有提到烏克蘭問題,但馬克龍一直在強調法國的自主權,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支持馬克龍的觀點,并認為總統的主張是正確的,歐洲不能陷入陣營對抗的邏輯,因此需要進一步思考軍援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報道指出,馬克龍似乎對美國的態度變得越來越不友好,因此對烏克蘭的支持和忠誠程度受到質疑,現在法國已經邁出了阻止烏克蘭的第一步,并在表面上對美國提出了挑戰。
對此有評論稱,馬克龍可能已經認識到,為什么其他歐洲國家要為烏克蘭的問題買單,他希望其他國家不那么容易出錢和出力,可是馬克龍這樣做首先會激怒拜登政府,這可能預示著美國和法國之間將上演新的戲碼。
由此不難看出,馬克龍來中國訪問后,對待俄烏沖突的看法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馬克龍也認識到國家發展是需要和平、合作的,戰爭只會讓人民飽受苦難,也拖垮了國家的經濟,也開始看清并且厭惡美國丑陋的侵略資本家的嘴臉,雖然說法國后續可能會和美國發生矛盾,但是邪不勝正,和平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心聲,反抗美國霸權主義的隊伍會越來越大,法國只是先邁出了一步,后續會有更多國家這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