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足夠的人感染病毒以獲取免疫力來最終防止新冠病毒進一步蔓延。”
▲當地時間3月12日,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出席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圖據路透社
為應對蔓延肆虐的新冠病毒疫情,近日,英國提出“群體免疫”策略——通過讓足夠多的人感染病毒并康復過來,來實現“人群免疫”。盡管英國政府已于當地時間15日發表聲明,稱這并不是一項政策,只是一種“科學理念”,但還是在學界和社會輿論中引發強烈反對。
“世界經濟論壇”網站和全球性非營利學術研究媒體平臺“對話”(The Conversation)14日聯合發表的一篇英國專家評論指出,這并非是能解決當前新冠病毒蔓延的良策,英國必須拿出更好的辦法。
這篇文章出自英國肯特大學生物科學學院的病毒學名譽高級講師、全球非政府組織“研究救助網”(Research-Aid Networks)高級研究員杰瑞米·羅斯曼博士之手。他指出,有關“群體免疫”的爭議源起于英國獨立電視臺記者羅伯特·派斯頓的一篇博文。該文透露,英國政府最近已經制定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二階段策略——從“遏制”到“拖延”:允許所有人接觸這一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但要拖延感染速度,以使那些重癥患者可以獲得所需救助,醫療服務體系也不會因不堪重負而崩塌。
據央視新聞報道,截至當地時間14日上午,已有超10萬人在請愿書上簽字,呼吁英國政府采取“更積極的方式”,阻止疫情蔓延。請愿書說,英國有必要效仿意大利,限制一切非必要市鎮間人員流動,同時限制大型集會。按英國相關規定,請愿人數超過10萬,議會就應考慮對相關議題進行辯論。英國229名科學家公開抨擊群體免疫思路,稱“群體免疫”的思路將讓國家醫療體系陷入更大的壓力,同時“令許多人冒著不必要的生命危險”。
此前,英國倫敦衛生和熱帶醫藥學院教授約翰·愛德蒙茲和美國硅谷高管托馬斯·普約(Tomas Pueyo,曾發表專業文章對疫情流行趨勢進行量化分析)就群體免疫展開爭論,英國專家稱,應對新的傳染病有兩種方法。一是治愈世界上每一個病例,但這很難做到,因此現階段阻止疫情的唯一方法是獲得“群體免疫”。對此,美國專家則連連搖頭,他表示,疫情如果得不到遏制,將搞垮醫療系統,因此需要采取類似中國和意大利的激進舉措。
據新京報報道,3月15日,英國衛生大臣否認政府推出“群體免疫”政策。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表示,“群體免疫”政策并非政府的政策或目標,其目標是抗擊病毒,保護弱勢群體。他表示英國政府將宣布抗疫新措施,70歲以上老人可能被要求居家隔離4個月。
▲英國首席科學官帕特里克瓦蘭斯爵士在接受采訪時說,“至少需要英國境內60%的人群感染上新冠病毒,這樣才能獲取群體免疫力,今后不受這種疾病困擾。”圖據天空新聞
紅星新聞記者在采訪了一些英國民眾后也發現,大家普遍認為,就算“群體免疫”策略有一定邏輯性,但也“太過冷血”,無法實施,因為沒有人希望自己或者親朋感染病毒。但是如果再拿不出行而有效的措施,這樣拖下去,恐怕也只能會被動實施“群體免疫”了——醫療資源告罄后,很難再避免不被感染。
本文來源:紅星新聞、央視新聞、新京報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本公眾號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