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大橋仍振動,持續兩天,5月5日下午14時許,連接珠江兩岸的廣東虎門大橋出現異常抖動,且抖動幅度較大,呈波浪式上下晃動,引得不少網友驚呼“沒想到橋梁還可以抖動得這么厲害”。下午16時34分起,虎門大橋持續實施雙向全封閉。
6日凌晨,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稱,專家組判斷,虎門大橋5日發生振動系橋梁渦振現象,并認為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不會影響虎門大橋后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另據新華社報道,6日凌晨,從虎門大橋管理中心實時監控畫面看到,大橋仍有肉眼可見的輕微振動。
據交通運輸部專家工作組成員、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教授吳明遠介紹,6日中午12點半以后,大橋基本恢復正常。之所以振動持續時間較長,是因為橋梁重量非常重,阻力相對小,所以平息需要一定時間。
吳明遠介紹,懸索橋會有兩種振動,一種是會影響舒適性的,叫渦振;另外一種是會影響橋梁安全性的,叫顫振。虎門大橋這次發生的振動,主要是影響舒適性的渦振,對橋梁結構不會產生大的影響。
虎門大橋仍振動是施工原因導致的。據專家介紹,虎門大橋是扁體鋼箱梁,橋梁施工放置的水馬截面需要流線型,導致鋼箱梁鈍化,使橋梁發生了渦振,實際上是由于施工的原因。在進行處置措施后,大橋結構已趨于穩定。
虎門大橋與歷史上的塔科馬大橋情況完全不一樣
塔科馬海峽吊橋是位于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的兩條懸索橋。第一座塔科馬海峽大橋,綽號舞動的格蒂,于1940年7月1日通車,四個月后戲劇性地被微風摧毀,這一幕正好被一支攝影隊拍攝了下來,該橋因此聲名大噪。重建的大橋于1950年通車,被稱為:強壯的格蒂;2007年,新的平行橋通車。
虎門大橋位于珠江口獅子洋上,連接廣州市南沙區和東莞市虎門鎮,是粵港澳大灣區一座重要的跨海大橋。橋面雙向六車道,主跨為888米的鋼箱梁懸索橋,凈空高度60米。
據了解,歷史上美國塔科馬大橋也出現過振動,最后造成橋梁倒塌。專家介紹,兩座橋梁的結構不一樣,且塔科馬大橋屬于顫振,與虎門大橋的情況完全不一樣。

5月7日從廣東海事局了解到,省交通運輸廳兩次召開虎門大橋懸索橋振動專家咨詢會,專家組認為此次振動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運行。廣東海事局報請上級部門核準,7日下午,虎門大橋通航水域恢復通航。
關于虎門大橋仍振動的問題,就在5月7日的問題,就在交通運輸部專家工作組成員、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共同的努力下解決并解釋了發生的原因。
海事部門提醒:虎門大橋通航水域恢復通航后,過往船舶要注意加強瞭望,守聽高頻,聽從現場海事部門的交通指揮,確保航行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