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深圳又一次出讓了4宗宅地,成交總價81.01億元。其中包括三宗人才住房用地及一宗可售商品房用地。
不難看出,2020年來,深圳明顯地增加了宅地的供應量,深圳今年上半年的宅地供應量早已超過去年全年的總和。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向時代財經表示,深圳作為房地產長效機制率先探索的城市,要求房地產調控必須轉向供給側,必須通過大規模增加供應來解決未來可能存在的需求爆棚。
深圳市土地房產交易中心數據顯示,上半年深圳已成功出讓12宗宅地。就在6月下半月深圳還將出讓的4宅地。但在整個2019年,深圳政府僅掛牌出讓13宗宅地。而在這其中,大多為人才住房建設用地。
據統計,今年已出讓的12宗宅地里,除去龍光拿下的前海宅地及深圳地鐵拿下的光明宅地之外,其余10宗均為人才住房建設用地。除5月26日華僑城中標光明新湖綜合用地及深汕城投拿下的深汕合作區宅地之外,其余均被深圳市人才安居集團所拿下。
深圳住宅用地常年稀缺,每一次宅地公開出讓都能遭遇眾多房企哄搶。哪怕是人才住房用地也不例外,11日上午出讓的光明人才住房用地,同樣遭遇中海、金地及安居集團三方近40分鐘超百輪爭奪,最終才由安居集團以人才竟配高達3.05萬平方米,可售樓面價約1.56萬元/平方米一舉拿下。
而A608-0173作為深圳今年第二宗出讓的商品房宅地,卻乏人問津。據時代財經了解,該宗地實為地鐵6號線長圳車輛段上蓋項目,本就是為深圳地鐵量身定做的地塊。正是因此,深圳地鐵才得以以低價62.56億元拿下。
車輛段實為對列車進行運營管理、停放及維修、保養的場所。為反哺地鐵建設所需的龐大投資,2008年,深圳地鐵效仿香港地鐵運營方式,通過在停放列車的車輛段上進行房地產開發,靠賣樓開發的收入反哺地鐵建設。
這也難怪深圳政府會在出讓公告中要求,該宗地競買申請人需具有國內(不含港澳臺地區)地鐵線路建設、運營、管理和上蓋物業開發經驗(不接受聯合競買)。
自2008年,深圳地鐵以17億元的價格獲取深圳前海高達141萬平方米的地塊開始,其先后在深大、深圳北站、赤灣、塘朗及橫崗車輛段獲取土地,已成功開發前海時代廣場、地鐵錦上花園、塘朗城及萬科臻灣匯等項目。深圳地鐵已然成為深圳有名的“大地主”,每年地產銷售額名列前矛。
2016年,深圳地鐵在地產方面的年銷售金額達到149.6億元,成交面積30.2萬平方米,位居當年深圳房企年銷售額的第4名;2017年年度銷售額為102.14億元,2018年年度銷售額為115.02億元,在深圳房企銷售排行榜中名列前茅。
而隨著深圳地鐵建設第四期、第五期規劃的逐步落地,深圳地鐵未來將會逐步獲取更多土地。時代財經了解到,11號線松崗車輛段、7號線深云車輛段、10號線涼帽山車輛段、龍華有軌電車車輛段等上蓋物業項目規劃藍圖如今已公示,正在逐步注入過程之中。
深圳地鐵同時也是萬科集團的第一大股東,5月中旬雙方共同在佛山競拍下佛山南海新交通車輛段上蓋項目,實屬雙方在2016年聯手打造的臻灣匯后首次進行合作。而未來,雙方或將在這些項目上開展更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