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斗星通(002151):事項點評報告 來源:萬聯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事件:
北斗三號全球組網衛星-G3發射任務已于6月23日9時43分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第55顆北斗導航衛星,也是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最后一顆組網衛星。發射任務完成后,意味著北斗三號的30顆組網衛星全部到位,北斗三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這有利于推進衛星導航與其他領域技術融合與產業融合,將為全球用戶提供更精準的時空信息。隨著5G商用時代的到來,北斗正在與新一代通信、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速融合,應用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不斷涌現。
投資要點:
全球組網完成,北斗產業鏈將迎重大發展:北斗系統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的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產生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同時,也為軍民兩個領域帶來重大變化。隨著軍改影響的消除,以及北斗三號建設對國防科技實力發展帶來的巨大促進作用,北斗產業軍品相關訂單有望同步加速恢復。民用領域,行業應用將進入推廣期,“北斗+5G”催生巨大需求,北斗衛星定位和導航技術逐步向智能網聯汽車、民航、海洋觀測等領域拓展。
北斗星通布局三條優質賽道,推動業績提升: 1)北斗即將完成全球組網,北斗星通在軍民兩用市場的產品應用需求將持續擴大,2017年我國軍用北斗市場規模已達156.66億元,并在此后幾年內保持每年10%以上的增速,公司有望在整體市場規模擴大進程中占據重要地位;民用領域,行業應用和大眾應用全面打開,民用需求預計將被徹底激活,公司在高精度、低功耗芯片研發方面進展順利,一直保持國內領先地位,未來增長潛力巨大;2)5G啟動規模建網,基站相關的元器件和模塊需求爆發,同時相關終端研發和標準化制定的需求也會更加旺盛,為北斗星通陶瓷元器件、基站天線、基站授時定位模組等業務創造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公司過硬的科技服務能力將在5G時代充分受益;3)車聯網用戶規模和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將有效拉動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應用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北斗星通搶占先機,進行戰略并購打入汽車電子領域,并且成立專項基金布局汽車電子這一大眾高精度應用領域,緊抓市場紅利。
北斗星通圍繞北斗導航全產業鏈布局,紅利效應更顯著。公司研發優勢明顯、自主創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算法、芯片研發不斷推陳出新,2019年發布國內首款22nm自主研發北斗芯片,布局“核心器件-終端和系統-解決方案和運維服務”全產業鏈,是北斗全球組網的直接受益者,預計2020年或將是新的業績拐點,迎來需求爆發。
“研發能力+全產業鏈布局”雙輪驅動公司業績發展。2017年5月,北斗星通發布了國內首款支持北斗三號系統體制信號的28nm GNSS最小芯片UFirebird火鳥,支持BDS、GPS、GLONASS、Galileo四系統。
2019年5月,公司宣布正在布局開發22nm高精度車規級定位芯片Nebulas-IV和22nm超低功耗雙頻雙核定位芯片Firebird-II,將面向智能駕駛、無人機、機器人等高端應用。北斗星通布局北斗導航產業鏈,包括‘上游核心器件—中游終端和系統—下游解決方案和運維服務’的一條較高市場化參與的產業鏈。上游高精度和國產化是北斗導航產業發展的核心需求,北斗芯片、板卡以及天線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元器件。中游包括手持型、通信型、授時型、指揮型等終端;下游包括系統集成和運營服務,如數據采集、指揮調度、導航定位等,具有先發優勢,公司憑借產業鏈的全布局以及優質賽道的產品和服務輸出,或將穩定提高市場占有率。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預計2020、2021、2022 年公司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3.48 億元、1.96 億元和2.34 億元,對應EPS 分別為-0.71 元、0.40 元和0.48 元,對應6 月18 日股價的PE 分別為-48.02 倍、85.29倍和71.29 倍,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因素:北斗應用市場拓展進度不及預期、公司凈利潤下滑、資產減值風險猶存、資金募集結果尚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