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局座張召忠
6月3日 11:35
6月1日特朗普發表演講的主基調和邏輯關系是這樣的:參與動亂暴亂和搶劫的抗議者是“恐怖主義行動”,因此必須要動用聯邦政府武裝力量進行鎮壓和平暴,要把那些搗亂分子抓起來關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恢復平時的寧靜。講話結束后,一連串以暴鎮暴的行動開始執行,已經抓了4600多人。
(圖源:YC)
6月2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美國前副總統拜登在費城發表演講,他的主旨基調和邏輯關系是這樣的:弗洛伊德之死和由此引發的大規模游行示威動亂暴亂事件給美國敲響了“警鐘”,警察在執法中過度使用暴力是不可接受的,消除“系統性種族主義”需要一代人的努力。美國國會應就此采取行動,加強立法和對警察部門監督與問責,消除美國“系統性種族主義”。
(圖源:CNN)
他說:美國現在因為疫情有10萬人死亡,4000多萬人失業,死亡和失業的人數不成比例地集中在黑人和少數族裔社區。每天都有數以百萬的人在對自己說“我無法呼吸”,這句話并不是在失去生命之前,而是伴隨他的一生。
拜登還順便講了自己的執政理念:不會利用恐懼和分裂來煽動仇恨,不會利用種族問題達到政治目的,將恪盡職守,承擔責任,而不是怪罪別人。他承諾,如果在今年11月大選中當選總統,將成立一個全國警察監督委員會,加強對警察部門的監督和問責。
(圖源:社交媒體)
特朗普與拜登的演講一前一后,輿論環境和社會背景都是一樣的,對比一下就能清晰地看出兩個人的戰略思維完全不同,格局大小不可同日而語。一個胸懷寬廣,海納百川,體恤民眾,有同情心和社會責任感,有目標有擔當有對策;另一個則是井底之蛙,一天到晚就知道甩鍋。事件鬧成這樣,憋了7天都沒發表演講,一出口就傷人,直不籠統,簡單粗暴,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對。
(圖源:MSNBC)
在美國歷史上,除非有重大意外事件發生,通常情況下總統都會連任?,F在看形勢越來越不利于特朗普。CNN報道說美國40多個民調顯示,特朗普支持率落后拜登6個百分點。拜登支持率是有科學民調以來,一個總統競爭者所能取得的最好情況之一。
(圖源:國家民意調查)
如果按照目前兩個人演講的這種基調發展下去,如果拜登競選團隊再增加一些黑人和少數族裔的搭檔,再針對特朗普執政軟肋提出對策性執政理念,特朗普真的很危險了。
(圖源:社交媒體)
除此之外,美國前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將在本周三進行一場線上直播,屆時他將同其他領導人一起,討論“最近幾周的悲慘事件、美國警察暴力的歷史以及如何改變這一傷天害理的現存制度?!?/p>
有的抗議者身穿印有前總統奧巴馬頭像的外套
(圖源:社交媒體)
而且在此之前,奧巴馬同樣發帖譴責過美國近期出現的暴亂:
我們不要為暴力辯解、合理化或參與暴力。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刑事司法系統以及整個美國社會以更高的道德規范運作,那么我們就必須自己為該規范建模。
拜登和特朗普斗的不可開交,這時半路又殺出個奧巴馬,現在真是三個總統一臺戲了……所以,建國同志很著急,想把兩屆才能完成的任務在接下來的半年就要突擊完成,這任務有點艱巨。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老大變老二尚需時日,不要著急慢慢來,要穩~